


金秋九月,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搓背技艺大师齐聚扬州市文化馆,参加由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上海浅深集团共同举办的“非遗工匠”特训班,开启为期两天的“技艺精进+文化浸润”传承之旅。扬州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颜志林、副会长江晓昀,上海浅深集团营销总监顾育琪、技术总监刘芳、武汉地区技术总监郭本富、扬州市非遗协会常务理事朱永华、副秘书长杨慧兰等出席开班仪式。


颜志林会长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。他首先代表主办方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技师表示热烈的欢迎,对举办这次特训班的筹备和工作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!颜会长在讲话中强调,本次特训班承载四重深远意义,是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:
一是合作迈入“实干期”:今年5月20日,协会已为浅深集团授予“扬州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单位”牌匾,此次联合办班、培训、发证,标志着双方从“合作起步”转向“成果落地”,为后续非遗项目合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是企业注入“文化魂”:引用“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”,颜会长提出“没有文化的企业很难长盛不衰”。浅深集团创立28年并践行“百年浅深”战略,而融入扬州非遗,正是集团提升综合实力、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抓手。
三是非遗走向“全国性”:扬州非遗资源丰厚,拥有人类非遗4项、国家级20项、省级110项、市级303项,“扬州传统搓背法”作为市级非遗项目,近期“扬州传统敲背技艺”更入选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获“中国十大绝技”展演资格。本次与浅深集团合作,将以“有组织、有规模”的方式,让扬州搓背等非遗项目走出地域,触达更多人群。
四是学员实现“大飞跃”:特训结束后,协会与浅深集团将联合颁发培训证书,对优秀学员授予三星、四星、五星“非遗工匠”证书。这不仅是技艺水平的证明,更是“非遗传承者”的身份象征,助力学员从“搓背工”向“非遗工匠”的华丽转身。


同时,颜会长对学员提出三点殷切期望:
1、 珍惜学习机会,主动补足扬州历史文化、社会交往与沟通心理的知识短板,未来以“扬州非遗工匠”的身份自信走向全国。
2、积极交流合作,在学好传统技艺与文化的同时,分享各地实践经验,共同探索传统搓背技艺与现代健康需求的结合点,让老手艺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活力;
3、认真备考操练,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争取优异成绩,成为播撒扬州非遗火种的使者。


本次特训班以“标准化培训+分级认证”为核心,精准破解行业“技艺断层、标准缺失、文化淡化”痛点:


在今天的培训中,著名扬州文化研究专家韦明铧先生深入浅出、生动活泼的讲授了扬州的历史和现状、传统和文化,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技师补上了扬州历史与文化课;


扬州文化馆副馆长、协会副秘书长孙富泉、副研究馆员和大家分享了《涵养文化根脉 坚定文化自信》,讲述了扬州非遗的博大精深,阐释了非遗传承的价值,明确了当代非遗传人和非遗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;


江苏省旅游职业学院教授、著名教育心理专家王道荣先生围绕《消费者心理密码探寻》,专门为学员传授了服务沟通实用技巧,着重提升学员人际交往能力和市场拓展水平。


本次“非遗工匠”特训班,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浅深集团于继伟总裁、顾育琪总监等反复协商细节;同时多次对接扬州市人社局、文旅局,最终经扬州市非遗保护协会一届四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,被纳入“扬州非遗迭代传承计划”,未来将每年持续开展“非遗工匠”培育工作。这是扬州非遗“活态传承”的生动实践,更是“文化赋能产业”的有益探索。未来,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将继续携手社会力量,推动更多非遗项目“火起来、传下去”,让千年运河畔的非遗技艺,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

文字:朱永华
图片:徐永清
编辑:杨慧兰
审核:颜志林